DB33_T 224-2015 菜竹栽培技术规程

ID

CB2CC80625634D4F83113213AB0065B8

文件大小(MB)

0.43

页数:

14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15-5-19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.01,B01,DB33,浙江省地方标准,DB 33/T 224—2015,代替DB33/T 224-2009,菜竹栽培技术规程,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vegetable bamboo,2015 - 05 - 07发布,2015 - 06 - 07实施,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,DB33/T 224—2015,I,前 言,本标准依据GB/T 1.1-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,本标准代替DB33/T 224-2009《无公害菜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》,本标准与DB33/T 224-2009《无公害菜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》相比主要变化如下:,——在肥料的应用上减少化肥的使用,增加了农家有机肥与生物有机肥的使用;,——在覆盖技术上增加了三种覆盖方法,在覆盖时间上与覆盖厚度上规定了不同要求;,——增加了退化竹林改造内容;,——对附录A、附录B、附录C进行了修改,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,本标准由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临安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,浙江农林大学,临安市竹产业协会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何钧潮、沈振明、林新春、张慧、张有珍、丁立忠、朱伟,本标准为第二次修订,其历次版本为DB33/T 224-1998《临安菜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》、DB33/T 224-2009《无公害菜竹丰产栽培技术规程》,DB33/T 224—2015,1,菜竹栽培技术规程,1 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菜竹栽培的术语和定义、建园、幼林管护、成林丰产培育、早出覆盖技术、退化竹林改造、有害生物防治、竹笋采收,本标准适用于菜竹栽培,2 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,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,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,GB/T 8321(所有部分)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,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,3 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,3.1,菜竹,刚竹属(Phyllostachys)中以培育生产食用鲜笋为主产品的中径笋用竹种,主要有雷竹(Ph. violascens)、高节竹(Ph. prominens)、红壳竹(Ph. iridescens)、白哺鸡竹(Ph. dlulcis)、乌哺鸡竹(Ph. vivax)、花哺鸡竹(Ph. glabrata)、尖头青竹(Ph. acuta)等竹种,3.2,早出覆盖,一种利用竹叶、砻糠和稻草等有机物进行覆盖发酵增温和保温保湿,促进竹林提早出笋的技术,3.3,退化竹林,因过度或不当经营,导致土壤和林分质量低下、生产能力下降的竹林,4 建园,DB33/T 224—2015,2,4.1 造林地选择,4.1.1 竹园环境要求,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的二级要求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规定的二级要求。竹林(园)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,4.1.2 气候条件,年平均气温12 ℃~20 ℃,年降水量1200 mm以上,4.1.3 地形条件,背风向阳、光照充足、临近水源的丘陵缓坡和平地,山地坡度不超过25°。雷竹宜在海拔400 m以下种植,高节竹、乌哺鸡竹等,宜在海拔800 m以下种植,4.1.4 土壤条件,红壤为主,pH 5~7.5为宜,土层深40 cm以上,质地以沙质壤土为宜,疏松透气肥沃,排水良好,4.2 林地整理,4.2.1 整地,坡度在15°以下,采用全垦整地,深翻30 cm~50 cm,清除石块、树蔸、竹蔸。平地,每隔10 m开一条排水沟,沟宽30 cm~50 cm,沟深30 cm~50 cm。坡度大于15°的,采用带状整地,4.2.2 挖穴,穴长60 cm,宽40 cm,深40 cm,4.3 母竹选择,4.3.1 竹种选择,选择适应性强,发笋能力强,竹笋产量高、品质佳的优良竹种或优良栽培类型,4.3.2 规格与要求,选择生长健壮、无危险性病虫害的优良种竹,母竹年龄1 年生~2 年生;胸径2 cm~4 cm;去梢后秆高2 m~4 m,顶部切口呈马耳形且平滑不开裂;留来鞭10 cm~15 cm、去鞭15 cm~20 cm,带健壮侧芽5 个以上;带土5 kg~10 kg;留枝4 档~7 档,4.4 母竹的挖掘和运输,4.4.1 母竹的挖掘,按照母竹的规格与要求进行挖掘,挖掘时不应损伤鞭芽和螺丝钉,4.4.2 母竹的运输,在装卸车时要注意保护好鞭芽与螺丝钉,避免震落宿土;尽量缩短运输时间,减少水分蒸发;远距离运输时,母竹宜进行包扎,并采用箱式车或篷布车运输,4.5 栽植方法,DB33/T 224—2015,3,4.5.1 栽植时间,在春季2 月、梅雨季5 月下旬~6 月上旬、秋末冬初10 月~12 月均可种植,4.5.2 造林密度,900 株/hm2~1500 株/hm2,4.5.3 栽植深度与竹鞭方向,栽植时,先回表土,母竹的竹鞭平置,深20 cm~25 cm,地下水位高的平地、土壤粘重的,应适当浅栽;山地及砂土可适当深栽。去鞭方向应基本一致,在坡地竹鞭应与等高线平行,4.5.4 施基肥与浇水,栽植时,每株母竹施钙镁磷肥0.15 kg,覆土70%时进行浇水,鞭土密接,下紧上松;每株母竹浇水15 kg,然后再覆土,对高大母竹应打桩固定,5 幼林管护,5.1 水分管理,栽种后保持土壤湿润,连续5 天无降水,需再浇水1 次,每株15 kg,5.2 松土除草,5 月~6 月深翻松土……

……